支撑线和阻力线的区间交易策略
来源: 日期:2025/2/14
价格区间运动时,没有出现“突破”的价格行为,是最常见的情形。针对这样的走势,裸K线交易者可以主观采用“支撑线和阻力线的区间交易策略”。
支撑线和阻力线的区间交易策略清晰且简单:支撑线买,阻力线卖。
如图1(a)所示,下跌形成的区间结构,①和②形成了支撑线和阻力线,③二次确认了支撑线。激进的做多交易者可以在③进场,稳健的交易者则会在价格再次接近支撑线的时候进场,在阻力线附近主动卖出。上涨形成的区间结构,①和②形成了阻力线和支撑线,③二次确认了阻力线。做多的交易者则会在价格再次接近支撑线的时候进场,在阻力线附近主动卖出。

图1(b)和图1(c)中的两个案例,按照标准的买点和卖点,盈亏比都大于2,满足交易策略的合理盈亏比要求。交易者通过大量读图训练,都能意识到,日K线图的区间交易策略通常满足盈亏比大于2。
用折线画出走势结构后,就会发现严格意义上的标准区间结构很罕见,反复调整水平辅助线,都难以捕捉到精确的逆转点。即使把水平辅助线处理成为一个小型区间,真实的走势也需要足够大的区间范围。但是,如果采用假突破的概念,水平辅助线是否精准的难题就迎刃而解。换句话说,即使是典型的区间结构,通常也会伴随小型的假突破。区间交易策略这样处理后,就能够包容绝大多数的真实走势。
折线图还显示一些其他的价格行为特征。
第一,阻力线附近通常出现小型的顶部形态,例如双顶;支撑线附近也容易出现小型底部结构,例如双底和头肩底。这个价格行为特征对于交易者非常重要,因为即使是小型双底,也会耗时几个交易日。
第二,典型的区间内运动通常是一段小型趋势,无论是从阻力线到支撑线,还是从支撑线到阻力线。
真实走势中,更常见的是不规则的区间结构。如图2所示,既有穿越水平辅助线的假突破,也有没有触及水平辅助线的情形。在满足盈亏比大于2的情况下,交易者有以下两种应对策略。

图2 不规则的区间结构
第一,画出更紧的区间范围。如图2所示,分别画出了两组支撑线和阻力线,一组长,一组短。在位置①,价格在更长的支撑线处得到支撑。但在位置②,价格没有触及更长的支撑线,便开始上涨。位置③的交易计划是依据图中更短的支撑线做出的,卖点也依据了更短的阻力线。只要新的阻力线盈亏比大于2,都可以作为离场的阻力线。
第二,选择不交易。由于股市可交易的品种很多,所以可以在同时段选择另外一只触及支撑线,或是小型假突破的个股进行交易。
在图5-2中④的位置,由于价格对更长的支撑线进行了假突破,所以就应使用更长的支撑线来做交易计划。此时不能照搬位置③,使用更短的支撑线制订交易计划。
随后市场在满足盈亏比大于2之后,出现了一段震荡走势(大圆圈)。面对这样的走势,不同的交易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交易者在触及盈亏比2时就主动离场了;有的交易者会选择再等等,看着价格涨过盈亏比2之后,再次回落到盈亏比2时,也选择主动离场;还有一些交易者坚持完成区间交易策略,在更长的阻力线附近离场。这几种应对方式没有对错之分,只与交易者的交易计划有关。
最后,在图2中⑤的位置(小圆圈)应如何处理?读者可以思考一下。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习裸K线交易策略,思考的本身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