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线的重要性
来源: 日期:2025/9/8
我们以物理学中的现象打个比喻:在吸筹阶段,某只股票(或市场)的需求能量不断累积,之后当这股能量被释放时,它就会成为股价上涨的动力。而且,只有当积累的需求能量最终被释放殆尽,或者受到足以改变趋势方向新力量的遏止时,股价才会平稳下来。
当需求能量消失或者遭遇超强的供给力量时,价格会趋于平稳,或者会出现拱形走势。
相反,在派筹阶段,供给力量积蓄,最终超过虚弱的需求力量,股价下跌,直到供给力量耗尽,或者需求恢复活力并足以抗衡供给力量,使市场达到相对均衡(交易区间)的状态。
因此,在动量的驱使下,下跌趋势会持续下去,直到最初的供给力量削弱或者被足以改变趋势的新力量所遏制。当股价趋于平稳或者出现了向上盘整的迹象时,说明供给力量正在变弱,或者遭遇了强大的需求力量。
(在动量的驱使下)股价的跳涨反映在日竖线图上就是,股价的走势呈现V形,而跳跌是呈倒V形,但跳涨跳跌情况不太易于识别,总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变化,影响我们对走势的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趋势图进行分析。 将股价在小幅、中幅和大幅波动期间触及的各个高点或低点用直线连接起来,我们能直观地看出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反转度。
有时候,供需力量产生的动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活跃区域。也就是说,买卖力量此起彼伏,形成了良好的价格路径或通道。换句话说,将股价的一系列高点和低点连接起来,得到的连线呈平行关系,或者近乎平行(见图1)。

图1
按前两段的描述绘制而成的直线被称为趋势线。由于前述的原因,运用这些趋势线能够确定价格变化的主要趋势,能使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趋势变化的可能性以及实际发生的逆转上。例如,有迹象表明,股价在一条既定的趋势线附近趋于平稳,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个警示,我们要搜寻其他证明趋势即将发生变化的证据。同理,若一只股票或平均指数的价格路径与一条既定的趋势线交叉,这可能是趋势发生逆转的表现。
换一种方法重复上述内容,以便你更深入地理解它们:
(1)价格的变化出现了背离趋势线的预兆,通常(但绝非总是)意味着之前发挥作用的需求或供给力量将要耗尽。这可能意味着价格只是出现了速度上的变化,也可能意味着趋势有被逆转的风险。必须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诊断才能做出最终判断。
(2)价格的变化实际背离了趋势线,通常(但绝非总是)意味着之前发挥作用的需求或供应力量被新的力量所压制,从而形成了新的趋势。然而,与以前一样,我们需要结合其他特征才能判定这一迹象(即背离趋势线)是真是假。你应该理解透上述内容,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夸大趋势线的重要性,而且可能机械地运用它们。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仅因为股价突破了既定的供给线或者盘整区域就买入股票,或者仅因为股价背离了供给线或者跌破了交易区间的底部就卖出股票是糟糕的做法。不要忘了突破趋势线本身并非你做出确凿判断的依据,也不代表一切。重要的是,趋势线是如何被突破的,趋势发生变化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一迹象出现之前的股价情况。
简言之,观察突破点及其附近的买卖质量,我们能够判断出股价背离趋势线是新趋势形成的证据,还是暂时性变化的证据。当股价突破之前的高点和低点以及旧的阻力线和支撑线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一原则做出判断。
当平均指数或某只股票沿着既定的趋势移动了一段距离之后可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这会导致它改变移动速度,或者进行修整。在修整期间(横向或在交易区波动),最初发挥作用的力量可能恢复,甚至大大增强,结果是指数或股票的运动获得了比之前更大的动量。
例如,在上涨趋势中,上涨可能会停滞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保荐人和散户的购买,再加上看涨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股票也产生了兴趣,需求力量进一步壮大,股价上涨的速度加快或者股价在快速上涨之后会继续缓慢地上涨。
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在出现上述情况后,我们有必要重新确定趋势线。显然,你不能仅凭股价表面上突破了趋势线就得出趋势已经改变的结论,必须结合其他的技术性变化做出判断。
你也必须小心谨慎,特别是在遇到微小的变化时,不能不加甄别地绘制趋势线。准确地绘制趋势线需要具备出色的判断能力。若判断有误,运用趋势线会引发困惑,使你做出错误的推理。
针对股价的小幅波动运用趋势线时,要特别小心,原因是:股价盘整时(水平形态),我们不能武断地将其视为吸筹或派筹的表现。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盘整或震荡会持续很长时间,它们可能是均衡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区域,由于起作用的力量相对较小,股价会轻微下跌和上涨(小幅的回升和回落),涨幅和跌幅会相互抵消。记住,只有供给和需求力量得以积蓄、之后变得不平衡且足以产生持续的支撑时,确定性的价格趋势才会形成。因此,当平均指数或股票盘整时,要仔细分析它们的行为,这样才能确定盘整是吸筹还是派筹的结果。
注意到上述问题后你会发现,运用趋势线对判断股价在哪一点得到反弹支撑、遭遇回升阻力和向另一个关键点迈进很有帮助。你还可以利用它们在实际的变化发生之前先进行预测。
因此,当指数或个股的价格接近或触及这些趋势线时,我们会得到这样的提示:应该寻找其他转折点的线索。警觉性高的交易员能够在支撑线或者超卖线附近发现特殊的买入或回补机会,或者在支撑线或超买线附近发现抛售或卖空的机会。
支撑线是连接两个连续的支撑点(两次回落的低点),用以确认上涨角度的直线。具体的例子见图15.1中的A—C线、 E—G线和N—P线。
供给线是连接两个连续的阻力点(两次回升的高点),用以确认下跌角度的直线。具体的例子见图15.1中的J—L线。
超卖线是与供给线平行且穿过第一个支撑点(回落中的低点)的直线,这个支撑点位于两个相邻的回升高点之间。例如,图1中的K—M线。注意, K是两个相邻的高点,即J和L之间的第一个支撑点。
超买线是与支撑线平行且穿过第一个阻力点(回升中的高点)的直线,这个阻力点位于两个相邻的支撑点之间。例如,图15.1中的B—D线、 F—H线和O—R线。
竖线图比较敏感,而且要在竖线图中反映股价回升和回落、上涨和下跌的极端情况,因此最好先在竖线图中把趋势线画出来,然后,观察点数图与竖线图中趋势线最为一致的点,把后者正确地绘制到点数图中。关于竖线图和点数图趋势线各自的相对优势。

图2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介绍如何合理地绘制趋势线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它们。我们首先将图9.2做了部分修改。从修改后的图(图2)中可以看出,股价在回落至G后,我们能确认出两个回升高点,第一个为35.625美元(D),第二个为33.875美元(K),股价跌至30.125美元时(L),第二个高点K更加凸显。相应地,如果画一条直线穿过这两个高点,那么我们就能得到一条供给线,将这条供给线向右延伸,我们能确认之后股价回升的大致上限,直到股价开始横向盘整(至M),这表明趋势即将发生变化。
换一种方式解释就是,当我们看到股价从L点开始横向整理,一直持续至M点的右侧时,只要股价能够突破右侧的高点,就会有一股上冲的力量推动它突破之前的下行趋势供给线D—K。这样的突破意味着重大的转变,因为股票已经在徘徊中接近了关键的支撑线(30美元价位线),现已处于必须体现出回升能力的关键位置了,否则它将很容易遭受空头打压。然而,如果股价能在一定力量的推动下(无论是因放量还是因股价上涨,抑或是二者兼具)突破供给线,那么我们将推断,在30—25美元(A—M)形成的需求力量已经被释放出来了,股价可能开启一波上涨行情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能提前预测到突破,并在突破发生之前就做多,这是因为,对A和M之间的走势进行深入研究后,我们认为股票正在为大涨做准备。而且,股价最后一次跌至30美元(M)时成交量大降,再加上之后股价快速反弹至31.25美元(N),我们认为现有的供给大体已被消化掉了,也就是说,在这个价位上,供给已经变得稀缺了,操盘手已经成功地创造了一系列条件,需求力量逐步增强,买入的时机已经成熟。
股价向R靠近使我们能够确立趋势支撑线M—Q,它体现的是这只股票在这波行情中的上涨速度。把这条线往右延伸,我们发现股价短暂飙升到了40美元(T),此后3天内,股价向支撑线回落,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修正性回落。我们推断,若股价进一步回落,它会在这一支撑线周围调整。事实果真如此,股价在快速下跌至35.875美元(U)后马上反弹,且反弹当日以高价收盘,价格几乎触及了我们确定的趋势线。由此可以看出,这条趋势线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益的提示,提示我们寻找新的需求(支撑)点以及价格回落点。
在股价上涨至46.875美元(X的右侧)后,我们必须调整趋势支撑线,因为自X点以来的上涨积蓄了更大的动量,股价的上涨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意味着操盘手现在急于结束操盘。当然,股价在突破了这条新趋势线(U至X)的延伸部分(Z的左方)后,仅稍有回落就趋于稳定了,这使得我们产生了疑问:这条趋势线是股票走弱还是临时性调整的信号?
同时,我们注意到,股价回落至47.5美元,这突破了趋势线X—Y,这表明从X—Y的快速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自Z点以后,即在46—51美元的交易区间内,只有股票给出明确的新信号之后,我们才能结合趋势线研判接下来的走势,因为股价的中幅波动没有出现之前,我们没有确立新趋势线的依据,而且我们决不能根据小幅波动确定趋势线。把趋势线运用于小幅涨跌会把人引入歧途,会让人得出欺骗性的推论。

图3
接下来我们分析图3所示的美国烟草公司B的竖线图,其股价从5月11日的高点A下跌至5月21日的60点,其间的趋势可以用连接A点和下一个回升高点B的直线表示。将这条线延伸至C我们发现, 6月14日,这只股票的股价在快速回升时突破了这条线(D),这提示我们,趋势可能发生变化。
同时,我们观察到,股价自离开62.5美元(B)后,其下跌有加剧的趋势,因此有必要绘制一条新的趋势供给线B—E来表示这种速度变化。由于下跌几乎是断崖式的,我们认为,股票正落入超卖位置。 6月1日,股价下跌至新低,后股价放量回升,并在F点穿透了这条线,这表明,供给力量已被更强大的需求力量所压制。我们预计,在一系列抛售高峰过后,股价将会出现习惯性的回升。注意观察这波技术性回升在临近我们最初的A—B—C供应线时,即在最初的下跌三角形范围内,是如何遭遇阻碍的(G)。
由于缩量是抛售高峰之后发生的技术性反弹的正常特征,当价格开始在供给线A—B—C附近的G点徘徊时,我们注意到这波回升有可能结束,因此,我们要为下一波走势做准备,也就是说,要为即将出现的二次回落做准备,它将测试44—45美元附近的支撑线。这一测试可能证实之前的支撑是有效的(这表明在这些价位左右,存在高质量的需求),也可能确认支撑已经消失。成交量仍然很低,或者说在预期的二次回落(6月7日和8日)中没有明显增加,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股价没有进一步下跌。之后股价从6月9日和10日的较高支撑点(47美元附近)回升时,股票成交量增加,这意味着更宽广的支撑基础(吸筹)正在形成:需求力量正在积蓄。

图4
从1点点数图(图4)来看,现在的基础(46美元价位线)足以支撑股价回升13个点,即回升至57—59美元,这预示着下一波回升将穿透竖线图上的A—B—C支撑线。若事实果真如此,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股票从技术弱势阶段转向了技术强势阶段。
与此同时,我们试探性地确立了一条从H至J的支撑线,我们注意到, 27日股价在K点突破了这条线的延伸部分。这是股票进一步走弱的可靠信号吗?我们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股价的突破伴随着成交量的增加。由于增量明显,我们必须考虑这是不是一次小抛售高峰,而非价格下跌后的放量。我们必须等待更明确的信号出现。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里,下跌没有继续,相反,价格的波动区间收窄,高点和低点均有所提高,股价回升时成交量增加,股价下跌时成交量减少。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需求的质量仍然高于供给的质量。因此,当股价于7月9日波动到静点时,它已经连续两周高于6月的低点了,我们断定, H—J并非有效的支撑线。股票的行为是累积力量的体现,也就是说,我们的第一条支撑线(H—J线)仅代表暂时性的上涨加速,除非积蓄了更多的能量(力量),即除非有更多的股票供给被吸收,否则,这样的上涨是无法持续的。股票的这种行为再次表明,其他技术指标可能推翻单纯机械地依靠趋势线得出的推论。
7月11日的反弹给出了确定的看涨信号后,我们确立了新的趋势支撑线H—K,但同时要注意,如果我们调整了趋势供给线,使它穿过A点和L点,我们就能够更直观地看出6月末的盘整使股价达到了更高的顶点,即供给线A—L和支撑线H—K的交点,因此,在股价于7月9日波动到静点时,股价就处在了一个突破胶着区域的位置,正踏上跳板,准备释放在44—54美元区间内积蓄的需求力量。
要在竖线图中划出趋势线。这是合理的做法,因为价格波动、成交量和价格波动与成交量间的关系这三大因素决定了何时何处运用趋势线是合理的,何时何处运用它是不合理的。
然而,有时候从点数图趋势线比从竖线图趋势线更能看出重大的价格变化。例如,从美国烟草公司B的1点点数图(图4)来看,由供给线和支撑线H—K形成的顶点在点数图上比在竖线图上(图3)显示得更明确。因此,在竖线图中确定了趋势线的正确位置后,最好在点数图上也画出相应的趋势线。比较竖线图中的供给线A—L (见图3)与点数图中标有字母的趋势线(见图4),比较支撑线(竖线图)和点数图上相应的趋势线,你马上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的点数图趋势线给出的提示与竖线图趋势线给出的提示不一样,那么你最好以后者为准。在美国烟草公司B股票的例子中,竖线图中的供给线A—B—C准确地提示了我们这只股票在6月初的回升中(至G点)所处的技术位置。这一波的回升在供给线附近遭遇了阻力,这一事实有助于我们确认回升是不是抛售高峰后的技术性反弹。另外,点数图中相应的供给线给出了更加积极但也更具误导性的提示,因为从点数图来看,下行趋势线A—B—C显然被突破了。
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点数图不涉及时间因素造成的。
同理,在画出趋势线M—O后,我们经过M、 O两点间的回升高点(N)画平行线。这条线(延伸至右边的P点)表示股价在随后的上涨中遭遇的阻力线,也就是说,当股价触及这条线时,股票就会被超买。因此, N—P线是超买位置线。
一般而言,趋势线对分析大幅和中幅波动比分析小幅波动更重要。也就是说,突破中幅波动趋势线要比突破小幅波动趋势线更能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当然也有例外情形,比方说,市场或某只股票出现的小幅波动可能是开启新的中幅或大幅波动的信号。
仔细研究这些图你会发现,当股价险些触及或者背离既定的超卖或超买位置线时,这样的走势通常预示着,股价的变化速度或者趋势即将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必须结合影响股票(或平均指数)行为的其他技术因素来判断变化的重要性和幅度以及预示信号的可靠性。
因此,要审慎地运用趋势线,在判断市场行为时要综合考虑涉及的所有因素,这样就能明智地运用趋势线为你谋利。但是,它们的主要价值在于给你提供启示、线索,而不是直接给你明确的结论。
永远不要只根据趋势线做决断。
如果其他人愿意,就让他们把趋势线视为灵丹妙药吧!你现在学习的是预测市场的正确原理,你肯定不愿意成为只会计算的机器人,肯定不愿意上当受骗。